质量改进与提高太极拳水平初探 冯志强大师谈太极拳修炼秘诀

是运动中的主要拳种之一 , 它源远流长 , 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 。 舒缓优美 , 老少皆宜 。 可以疏经通脉 , 行气活血 , 强身益寿 , 陶冶情操 , 被称“长寿运动”数百年来 , 盛行不衰 , 名手辈出 , 流派纷呈……前几天 , 一老者拳友 , 推荐我看他收藏冯志强大师开设【志强武馆】时发表的论文 , 的确是宝贵资料 , 我看后颇感兴趣 , 特转抄下来 , 与爱好太极拳的朋友共享 , 愿太极拳这株武苑奇葩 , 开放得更加鲜艳夺目!
〔一〕练拳似休息;
练拳练功要求心神安静专一 , 全身内外周身协调 , 练拳的过程就是静养休息的过程 , 全身内外不得紧张 , 处处筋肉放松 , 做到心静神安 , 太极拳具有消除疲劳 , 恢复体力 , 愉悦心情 , 松弛神经的功能 , 是一种调养身心的运动 , 而不是疲劳身心的体力劳动 , 应当是越练越舒服 。 当您疲劳乏力 , 情绪紧张 , 心神不宁或火气上升时 , 练一练太极拳就可以消除不良感觉 , 舒胸开怀 , 神清气爽 , 精神充沛 。 练拳似休息的思想方法既符合万物顺序自然的法则又符合养生之道 , 也是一种脱规矩而又合规矩的练法 。 练拳时全身内外 , 上下 , 左右 , 四肢全体 , 大脑思想全部放松放开 。 松则气通无阻力 , 心不外想 , 神不外游 , 目不外视 , 耳不外听 , 忘却鼻息 , 随意慢行 , 无拘无束 , 只在意不在形 。 所以练拳练功是一种养 , 气 , 神的状态 , 通过练功达到神经细胞的休养 , 从而保持全身的活力 。
〔二〕练拳似站桩;
练拳和练功 , 无极和太极都要形成站桩 。 太极拳是内家拳 , 尤其注重桩功的修炼 , 不仅有专门的桩功修炼法 , 如无极桩 , 混元桩 , 采气桩 , 虚实桩 , 八法桩等 , 而且将桩功修炼法融进练拳之中 , 达到练拳就是练桩功 , 练桩功就是练拳 , 即拳功合一 。 桩功分定步桩和活步桩两大类 , 定步桩又称静桩功 , 活步桩又称动桩功 , 无极桩是定桩功 , 练拳是活步桩 , 拳架套路是各种活步桩的组合 。 所以太极拳又可称之为太极桩功 , 因此行拳走架时要用桩功思想 , 桩功的方法来修炼 。 式式是桩 , 处处是桩 , 静是定桩 , 动是活桩 , 转换是虚实桩 , 进 , 退 , 顾 , 盼 , 定都是桩 。 进而推手修炼也是桩 , 以静待动是定桩 , 顺势化解是活桩 , 能如此 , 则事半功倍也 。 另外 , 通过站桩来达到浊气下降 , 清气上升的目的 。 浊气下降是吐故 , 清气上升是纳新 , 通过吐故纳新来调养人体的机能 , 从而培植元气 , 得以精气神的转化 , 也达到气沉丹田身重如山 , 丹田气上领身轻如羽的境界 。
〔三〕练拳似天 , 地 , 人合一;
太极者天地阴阳也 。 练拳时 , 思想 , 神韵要有与天地相连 , 日月同大的气质形象 , 修炼太极是使天 , 地 , 人三才合一的过程 。 天 , 地 , 人三才生长万物创造世界 。 天有三宝;日 , 月 , 星;地有三宝;水 , 火 , 土;人有三宝;精 , 气 , 神 。 修炼太极 , 不仅要修炼拳术之小道 , 还要修炼太极之大道 , 用大道思想来修炼人体自身阴阳 , 不断完善自我 , 超脱自我 , 升华到与天地同在 。 修炼时要将自己的小太极融于天地大太极 , 逐步达到天 , 地 , 人三才合一的境界 。 站立如顶天立地 , 好像头顶于天而足踏实地 , 上天 , 下地 , 人居于其间 , 上 , 中 , 下一气贯通 , 其大无外 , 其小无内 , 大与天地宇宙相连 , 小者无形无相 。 拳至妙处无拳 , 无意 , 无形 , 无象 , 一片神形 。
〔四〕练拳练功似画图;
太极图是天地宇宙之本象 , 有阴阳之分 , 是阴中有阳 , 阳中有阴的示意号 。 动中有静 , 静中有动 , 动静互为其根 , 处处皆为弧线运动 , 万物运动皆依此理 , 太极拳也不外乎其理 。 拳术套路中贯穿着各种螺旋缠丝和环形开合的动作 , 其实就是不同方向 , 不同方位运动的太极图 。 一动一静无不符合阴阳太极图之法象 , 一开一合无不都是缠丝混元圈 。 时而画螺旋开合太极图 , 时而画立圆太极图 , 时而正画 , 时而斜画 , 处处似画美丽的太极图 。 画图时必须意气结合 , 使太极图象与意气运动结合起来 , 同时凭着肢体描绘的感觉再去练气 , 进而使意 , 气 , 体三者紧密结合 , 逐步进入不知有我 , 惟有太极图的境界 。 太极的技击术是通过圆形运动产生“四两拨千斤”的效果 。 人体也是通过圆形运动气通经络 , 打通周天 。 古人云;拳之妙处为一动一太极 , 即此意也 。 各种弧形运动圆活舒展 , 中正不偏 , 虚实互换 , 刚柔相济 , 连绵环绕 , 形成美丽的太极图象 。 古人云;乱环法术应求精 , 上下相随妙无穷 , 引彼深入乱环内 , 四两可拨千斤动 。 则更能说明旋转缠丝的奥妙功效 。

推荐阅读